- 編號:87094
- 書名:完善我國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應對氣候變化的法律規制
- 作者:朱曉燕
- 出版社:法律
- 出版時間:2021年2月
- 入庫時間:2021-3-16
- 定價:66
圖書內容簡介
隨著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的推進,中國采取了多項積極措施來改變目前的被動局面。以“發展中保護、保護中發展”為指導原則,大力加強海洋生物多樣性管理保護,通過修訂完善《海洋環境保護法》、設置海洋優先保護區、優化海洋空間開發、建立海洋生態破壞終身追責制等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書稿以生態文明內涵為切入點,分五章介紹。分別為氣候變化與海洋生物多樣性的交互影響;新動態:國際公約及國際活動中的氣候變化和海洋生物多樣性等議題;國內外應對氣候變化和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法律規制;我國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應對氣候變化的待開發領域;完善我國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應對氣候變化的法律規制。
圖書目錄
"目 錄
第一章 氣候變化與海洋生物多樣性的交互影響
第一節 氣候變化對海洋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一、氣候變化的現狀及其趨勢
二、氣候變化對海洋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第二節 海洋生物多樣性對氣候變化的適應
一、“適應”的概念及內涵
二、海洋生物多樣性適應氣候變化的途徑
第二章 新動態:國際公約及國際活動中的氣候變化和海洋生物多樣性等議題
第一節 《生物多樣性公約》下的氣候變化和海洋生物多樣性等議題
一、《生物多樣性公約》下的氣候變化議題
二、《生物多樣性公約》下的海洋生物多樣性議題
三、《生物多樣性公約》下的海洋酸化議題
第二節 《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下的氣候變化和海洋生物多樣性等議題
一、《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下的氣候變化和海洋生物多樣性議題
二、《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下的海洋酸化議題
第三節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下的海洋生物多樣性議題
第四節 “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政策平臺”的發展和影響
第五節 美國退出《巴黎協定》對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產生的影響
第六節 《2019排放差距報告》和全球首部《生產差距報告》
一、《2019排放差距報告》
二、全球首部《生產差距報告》
第七節 存在的問題
一、《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實施過程中凸顯的問題和不足
二、各國在協調氣候變化和海洋生物多樣性方面凸顯的矛盾沖突
第八節 應對方案
第三章 國內外應對氣候變化與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法律規制
第一節 國外相關法律規制
一、美國
二、歐盟及其成員國德國
三、新西蘭
四、加拿大和澳大利亞
五、日本和韓國
第二節 我國相關法律規制
一、我國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法律規制
二、我國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的法律規制
第四章 我國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應對氣候變化的待開發領域
第一節 加快海洋生物脆弱性評估方法研究
第二節 構建碳匯漁業,設立海洋牧場
一、構建碳匯漁業
二、設立海洋牧場
第三節 合理規劃海洋生態保護紅線區劃,實施海洋生態系統綜合管理
一、海洋生態保護紅線的提出和發展
二、海洋生態保護紅線與自然保護區和海洋功能區劃的關系
三、劃定并嚴守海洋生態保護紅線的意義
四、海洋生態保護紅線制度
五、海洋生態保護紅線管理制度
第四節 編制我國生態系統紅色名錄
第五章 完善我國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應對氣候變化的法律規制
第一節 開展“自下而上”地方立法
一、我國推進“自下而上”地方立法的必要性
二、開展“自下而上”地方立法的可行性
三、推動我國應對氣候變化地方先行立法的建議
第二節 頒行“應對氣候變化法”和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立法
一、加快“應對氣候變化法”立法步伐
二、盡快建立并完善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立法體系
第三節 提升海洋生態環境監測技術水平和推進監測數據共享服務
一、提升海洋生態環境監測技術水平
二、推進海洋生態環境監測數據共享服務
第四節 設立海洋生態紅線環境準入制度,建設海洋牧場
一、設立海洋生態紅線環境準入制度
二、建設海洋牧場
第五節 加大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應對氣候變化的技術支持
一、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技術合作的重要性
二、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技術發展態勢和挑戰
三、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技術合作的理念及對我國的借鑒
第六節 加快我國海洋環境管理人才的定位與培養
一、海洋環境管理人才概述
二、我國海洋環境管理人才培養面臨的困境和成因
三、海洋強國建設下海洋環境管理人才培養的路徑選擇
參考文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