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號:39872
- 書名:轉型中國法治論衡
- 作者:許娟著
- 出版社:知識產權
- 出版時間:2009年4月
- 入庫時間:2009-6-15
- 定價:28
圖書內容簡介
本書上篇以和諧社會視野下的人本法治觀為基調。以西方法治為參照,通過對法治的經濟條件、政治基礎(大共同體)、社會基礎(小共同體)以及主觀心理機制的層層分析,搭建法治的基本理論框架。中篇揭示轉型中國社會交遷中若干問題,并定位當前中國經濟社會的階段性特征。下篇探討如何通過立法、司法、執法以實現法治。本書運用多學科知識,從多角度、多層面進行深入分析,揭示了符合中國法的時代精神的法治理論與實踐,有益于國家經濟繁榮和社會和諧。
本書可供法哲學、法社會學、法經濟學等領域的學習者、研究者參考使用。
圖書目錄
上篇
第一章 依法治國理念的形成和確證
第一節 依法治國理念的形成
第二節 法律至上的追問
第三節 人本法治觀的確證
第二章 當前中國和諧社會下的法治構建
第一節 法治保護下的權利:和諧社會的目標追求
第二節 法治控制下的權力:和諧社會的手段追求
第三章 法治的民族性與世界性
第一節 法治范式的抉擇:本土抑或西化的拷問
第二節 全球化視域下的中國的自由與法治秩序
第三節 民族國家框架內的自由與人本法治秩序
第四節 中國傳統法律文化與現代法治的融合
第四章 家族共同體中的自由與法治秩序
第一節 家族共同體、社區、政治共同體、市場秩序
第二節 鄉村建設:價值、問題與重構
第三節 與身份有關的法律的現代化
第五章 國家共同體中的自由與法治秩序
第一節 國家共同體的建立及權力的正當行使
第二節 單一制國家下地方自治的新發展
第三節 國家共同體下的公民社會的培育
第四節 國家權威二元機制的吸納與拒斥
第六章 社會信仰體系下的自由與法治秩序
第一節 信仰對法治秩序構建的積極意義——兼談宗教信仰與法律信仰的價值共契
第二節 作為信仰對象的法律——一種中國式解讀
第三節 信仰之于人與法的差異
第四節 通往法律信仰的道路
第七章 經濟自由是當代中國法治的時代精神
第一節 經濟自由的追問與檢討:在歷史與現實之間
第二節 經濟自由在自由權利中的核心地位:幾種自由之間的關系
第三節 經濟自由是當代中國法的時代精神——一種經濟社會發展的范式
第四節 體現法的時代精神的經濟自由的要素分析和決定性因素分析
中篇
第八章 社會失范:新舊秩序的交替
第一節 轉型時期的社會表層問題:貧富分化、犯罪激增
第二節 轉型時期的社會深層問題:道德失范、信用危機
第三節 轉型時期的法治問題癥結:人治權威與法治權威的較量
第四節 轉型時期的經濟問題的癥結:政府干預與市場調節的較量
第九章 國情發展:當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階段
第一節 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階段特征的總體把握
第二節 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階段特征
第十章 人的發現:當前中國經濟社會中的社會各階層分析
第一節 現代性語境下的社會分層理論、標準和道路
第二節 中國社會各階層利益追求的人性之光
第十一章 適度干預:政府在構建中國經濟社會中自由與法治秩序的角色定位
第一節 政府在推進當前中國法治進程中的作用
第二節 政府權力的法治限度
第三節 政府干預與市場調節的動態平衡
第十二章 看不見的手:從當前經濟社會中的自由與法治秩序問題切入
第一節 規律和人們行為的習慣與自由
第二節 當前中國經濟社會中的問題分析——以階梯水價為例
第三節 無為而治實現帕累托最優
下篇
第十三章 人本主義:當前經濟社會中限制自由的理由
第一節 法律限制自由的原則
第二節 法視野下有限度自由的法治意蘊
第三節 生命是類自由,是最高人權
第十四章 通過立法確認、維護、保障法律自由
第一節 民主立法: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第二節 通過立法確認主體的法律自由
第三節 人本立法:以具體法律條文的解讀為視角——以“賣淫嫖娼被抓通知家屬”為例
第十五章 形成良好社會效果的司法判決的途徑
第一節 在規范與事實之間——司法合法性與合理性
第二節 由打擊犯罪到司法人權保障理念的確立
第三節 由裁判文書說理充分解讀司法公正價值觀
第四節 在現行制度框架下的司法途徑
第十六章 確立合乎經濟社會發展的執法機制
第一節 減小風險成本促進群眾反腐
第二節 規范檢察機關執法行為,促進執法公正
第三節 檢察引導偵查不易提倡
主要參考書目
后記
本書共37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