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號:38640
- 書名:授權與治理:鄉(鎮)政治過程與政治秩序
- 作者:祝靈君著
- 出版社:中國社科
- 出版時間:2008年12月
- 入庫時間:2009-3-11
- 定價:26
圖書內容簡介
本書以改革開放以來的鄉鎮治理為研究對象,分析了不同權力授予模式與政治秩序或沖突的關系。為了使“國家與社會”的互動運轉起來,本書嵌入“公民授權”的環節,建立了“國家授權、公民授權、社會授權”的“三分”框架。三種不同授權體系的互動是鄉村沖突或秩序產生的根源,形成了“國家授權悖論”問題。
圖書目錄
序
導言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 基本思路
第三節 特點
第四節 所用資料
第五節 研究方法
第一章 權力授予的基本理論
第一節 權力授予與權力授予體系
1.1.1 權力授予及相關概念
1.1.2 社會體系內的授權
1.1.3 國家體系內的授權
1.1.4 兩種授權體系的連接點:公民授權
第二節 尋找國家權力的來源:權力授予的主要觀點
1.2.1 古希臘的直接授權
1.2.2 僭主與君主時代的超意志力量授權
1.2.3 以人民主權為邏輯前提的契約式授權
1.2.4 有關直接授權與間接授權的爭論
1.2.5 社會治理中的多中心復合授權
1.2.6 馬克思主義:從政治授權邁向社會授權
第三節 現代化進程中國家與社會的互動
1.3.1 國家權力對社會權力的侵入
1.3.2 授權的變更:地方代表制向全國代表制的轉移
1.3.3 融合中的沖突:地方代表權的重新興起
1.3.4 現代授權體系的實現途徑
第二章 國外基層政府授權特點與治理模式
第一節 美國基層政府的授權特點與治理模式
第二節 法國基層政府的授權特點與治理模式
第三節 德國基層政府的授權特點與治理模式
第四節 日本基層政府的授權特點與治理模式
第五節 印度基層政府的授權特點與治理模式
第六節 結語
第三章 中國鄉(鎮)治理歷史回顧:從禮治到管治
第一節 民間授權與鄉紳治理
3.1.1 鄉紳階層的形成
3.1.2 鄉紳權力的獲得
3.1.3 鄉紳治理中的禮治秩序
第二節 國家授權與鄉村改造:從鄉(鎮)自治到人民公社
3.2.1 傳統鄉村授權客體——士紳階層在鄉村的瓦解(清末-1949)
3.2.2 授權主體置換:從社會授權到國家授權
3.2.3 國民政府時期鄉(鎮)區域的)中突與秩序
3.2.4 一種新型授權模式:陜甘寧邊區政府的民主實踐
3.2.5 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由國家授權體系所建立的管治型秩序
第三節 改革中的鄉(鎮)政府授權體系
第四章 國家授權體系中的鄉(鎮)權力擴張
第一節 鄉(鎮)治理中權力授予概貌
4.1.1 政黨組織中的授權
4.1.2 國家授權體系中的鄉(鎮)政府
4.1.3 公民授權體系中的鄉(鎮)人大
4.1.4 社會授權體系中的村民自治
第二節 鄉(鎮)權力的自主性
4.2.1 達標升級與壓力傳遞
4.2.2 角色轉移:從公共資源的壟斷經營到公共服務傾向性提供
4.2.3 赤字政府與政府負債:稅費擴張
4.2.4 自利化趨勢的強化:公共職務的功利化
第三節 壓力下的鄉村沖突
4.3.1 沖突的現狀
4.3.2 沖突的形式
4.3.3 沖突的緣起
第五章 兩種授權體系的碰撞與依附
第一節 社會授權體系中公民自主治理意識的興起
5.1.1 農民政治參與意識的興起
5.1.2 農民自主治理意識的增強
第二節 圍繞領導權的沖突
5.2.1 村支部與村委會的沖突
5.2.2 鄉(鎮)政府與村民委員會的沖突
第三節 圍繞公共財產處置權的沖突
第四節 依附型沖突
第六章 消除沖突的戰略:三種秩序及比較
第一節 管理型秩序及其形成
6.1.1 國家關注與沖突消除
6.1.2 黨的領導與群眾工作
第二節 協商型秩序的形成
6.2.1 民主懇談會與協商型秩序
6.2.2 協商型秩序與公共政策
6.2.3 協商型秩序的特點
第三節 選舉型秩序的探索
6.3.1 全國鄉(鎮)選舉型秩序的形成情況
6.3.2 四川省選舉型秩序的特征
6.3.3 選舉型秩序:以步云鄉鄉長選舉為例
第四節 三種政治秩序的比較
6.4.1 管理型秩序
6.4.2 協商型秩序
6.4.3 選舉型秩序
第七章 “國家授權悖論”及其克服
第一節 “國家授權悖論”的含義與特征
7.1.1 鄉(鎮)治理中的“國家授權悖論”的含義
7.1.2 “國家授權悖論”的表現
第二節 培育成熟的公民授權體系
第三節 培育成熟的社會授權體系
參考文獻
附錄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