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號:13810
- 書名:漂移的證據法(美國法律文庫)
- 作者:米爾建.R達馬斯
- 出版社:政法大學
- 出版時間:2003年9月
- 入庫時間:2004-3-3
- 定價:17
圖書內容簡介
沒有圖書簡介
圖書目錄
/譯者序/
2000年5月,我在北京參加了一個關于刑事證據立法
的中關專家研討會。在會上,來自美國耶魯大學法學院的葛
維寶教授向我推薦了達馬斯卡教授及其關于證據法的著作。
我得知,達馬斯卡教授從歐洲移居美國多年,目前在耶魯大
學法學院講授證據法等課程。由于他既熟悉英美法系的證據
制度,也了解大陸法系的證據制度,所以在比較證據法的研
究領域內頗有造詣。葛維寶教授回美國之后,專門給我寄來
一本達馬斯卡教授的著作。該書最先吸引我的地方就是書名
——《漂移的證據法》。拿到書后,我很想知道證據法是如
何漂移的。于是,我帶著好奇和懸念翻開這本書,但很快就
被作者那廣博的學識和精睿的思想吸引了。掩卷之后,我確
感受益非淺。因此,當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請我為“美國法
律文庫”推薦書目的時候,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這本書。
近年來,證據制度改革和證據立法完善是我國司法改革
和法學研究中相當引人矚目的問題,證據學似乎也應運而成
為一門“顯學”。大概由于我國在這個領域內的本土資源不
夠豐富,所以很多研究成果都直接或間接地來自于對外國證
據法學理論和司法實踐經驗的借鑒。而且,這種借鑒不僅對
我們的昨天和今天有益,對我們的明天仍然有益。古人說: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此話極有道理。但是,我們在借用
“他山之石”的時候,首先要進行比較,既要拿中國之“石”
和外國之“石”相比較,也要拿這些外國之“石”和那些外
國之“石”相比較。正所謂,有比較才能鑒別、能鑒別才知
優劣、知優劣才得善取、得善取才奏實效。《漂移的證據法》
就是一本可以在這方面為我們開闊眼界的比較證據法著作。
在證據法學研究中,比較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因為它既
可以滿足我們學習和借鑒外國證據立法和司法之經驗的需
要,也可以滿足我們探索證據制度發展之普遍規律的需要。
在進行比較研究的時候,有些學者偏愛“求同法”,有些學
者青睞“求異法”,而筆者以為二者不可偏廢。一方面,通
過比較世界各國的證據法律制度,找出其相同之處并分析形
成的原因,可以使我們更好地把握證據法的共同性規律。既
然在不同的法律文化傳統下形成的證據制度在解決某些問題
時都“不約而同”地采用了相同的對策,那往往就可以說明
這些對策符合普遍的客觀規律,或者說符合客觀事物的發展
方向。另一方面,通過比較世界各國的證據法律制度,找出
其不同之處并考察各自的效果,可以使我們研究不同方法的
優劣,以便取舍和引進。就司法改革而言,考察不同證據制
度的差異可能更有實用價值。誠然,不同國家的法律傳統不
同,司法環境也不同,因此,在一個國家很有成效的做法未
必在其他國家都有相同的效果。但是,了解不同國家的不同
做法,可以幫助我們跳出自己多年形成的思維慣式,換一個
位置或角度去思考問題,從而找到更好的解決問題的途徑。
在這方面,《漂移的證據法》肯定可以為我們提供一些有益
的啟示。
證據法究竟是如何漂移的?我相信,無論是從事證據法
學研究的人員還是從事司法實踐的人員,在閱讀本書之后,
都會就這個問題找到自己的答案。誠然,各位的看法,未必
盡同。
本書的翻譯分工如下:(以章節先后為序)
姚永吉:前言、導論、第一章
劉為軍:第二、五、六章、索引
劉曉丹:第三章
李學軍:第四章
譯稿由李學軍初審,然后由何家弘統審定稿。
何家弘
2003年6月寫于北京世紀城癡醒齋
/B錄/
1 譯者序
l 前言
1 導論
9 第一章英美證據法的特征:來自外界的觀察
34 第二章原型審判法庭
80 第三章集中型訴訟程序
102 第四章對抗式訴訟制度
175 第五章制度性轉變
200 第六章結束語:證據法的未來
213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