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舒鈺琳 ]——(2006-3-27) / 已閱12992次
淺談變性手術的法律爭議
內容提要:
“變性手術”這個曾經不為我們所知的詞,隨著我國醫療技術的進步。也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因此“變性手術”也開始受到我們的關注。從醫學角度來看實施變性手術是治療性癖的方法之一。有人認為;選擇自己的性別是自己的一項基本權利。自己有權利來決定是否進行變性手術。并且具有性癖的人有權通過變性手術來治療自己的性癖,這是每個公民自己的事。但有人認為,選擇自己的性別決不單是個人的私事,人的性別不僅對其自己有重要的法律意義。而且對對整個社會有著廣泛的意義。比如,作國變性手術后的人,究竟應該是一變性前的性別還是變性后的現實性別來進行戶籍登記呢?還有親屬關系、以及出現的醫療事故等一系列的社會問題。
關鍵詞:變性手術 社會定位 人體器官 逃避偵緝
一、手術后患者可能后悔而產生的問題。
當患者改變自己的性別,擺脫對自身性別的厭惡之后,面臨的是新的心理煎熬,因為他們必須重新確定自己的角色,從新去適應整個社會。這對于患者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美國第一位變性人的自傳小說《變性人》中的一段敘述是耐人回味的:“不是親身經歷過變性的人,決不會理解到一個男性女性兼備的,并且陰陽倒置的人身體上所受的煎熬。被這種什么都具備又什么都不明確的兩性禁錮的人,身體上和精神上所遭受的是無止境的非難和屏棄,以至由此產生的絕望。”國外醫學統計資料顯示70%——80%以上的變性人手術后心理并未改變,出現精神分裂等不適應癥,由此患者對手術的心理期望值與手術的實際效果之間的差距可能引發當事人的后悔。當事人對變性手術后的社會角色與社會認同艱難的適應過程中,當不能順利擔當新的社會角色時也會引起當事人的后悔。當患者一旦后悔,對手術不滿意,很可能將醫院告上法庭。醫療機構則必須承擔手術決策程序合法、操作無誤等一系列的證明責任。這對醫院來說難度是極大的。尤其再現在對這方面的標準法律還沒有作出明確的規定。這無論對醫院還是對患者都必須要去面對的一個問題。
二、變性手術后的對原有社會關系的變更和重新定位。
性別是社會角色的基礎之一,尤其在中國這個充滿倫理道德色彩的文化中。因此,性別的改變必將涉及到一系列的社會親屬關系的變動。以婚的變性,突然從為人妻變為為人夫,或有兄弟變姊妹,還涉及到原配能否接受。尤其對于已有子女的以婚患者。子女將與女性爸爸或男性媽媽交往,即使理想化地想象社會公眾均以平靜、寬容、理解的態度對待此事,在孩子的內心深處也難以平靜。這對孩子的身心健康肯定會帶來不利的影響的。未婚者進行變性手術也會涉及到父母、兄弟姐妹們的認同。否則在法律和倫理上將產生一系列的社會問題。作為夫妻可以用離婚的方式解決變性手術后的夫妻關系。但血緣關系卻不可能以解除來解決。對孩子造成的影響,更不是輕易能夠解決的。
三、變性手術對摘除人體器官的爭議。
人體器官的健康完整由國家的法律予以保護,當事人和醫生都無權去無端處置。而變性手術摘除的恰恰是人體健康的器官。并且是在沒有任何病變的時候被人為地摘除,這種做法無疑是對健康器官的殘害。即使摘除患者的器官事先得到患者的同意,但是患者處于弱勢,是被動的消極的,而醫生的決策是主動的,積極的。因此患者的同意并不能排除醫生殘害器官錯誤決策的法律責任。特別是患者手術后將醫院告上法庭,醫院則處于有口難辯的狀態。但對于這一問題,有些國家則存在不同的看法。一些比較開明的法官還是表示贊同實施這種醫生和患者雙方都同意的治療方案。似乎也漸漸被更多的國家所認可。
四、變性手術可能成為犯罪人逃避偵緝的重要手段。
以性別為主要差別的容貌是人的穩定特征,也是偵查犯罪案件和緝捕作案人的主要依據之一。一般來說,偵查機關掌握了犯罪人確切的體貌特征后就可以按這個體貌特征來抓捕犯人。但是,目前的整容技術的發展將給偵查工作帶來不小困難。這無疑給犯罪人增加了一種逃避打擊的手段。并成為當今國際上犯罪分子反偵查的的一項重要手段之一。如當今的很多恐怖分子就是以這種方式來逃避反恐組織的偵查。在客觀上為社會的控制增加了難度。雖然嚴格意義上來講,人的性格可以用DNA來確定,即是當事人實施了變性手術,但其DNA是不會改變的。可是性別是別人的隱私,非經特許他人不能查詢。如果正常人實施犯罪后以變性手術作為隱匿身份和從新融入社會實施犯罪的手段。偵查工作的難度將是超長的。再者,我們到底是以當事人的DNA來確定性別呢還是以當事人變性以后的性別來確定呢?這將又是一個難題。
總之,變性手術一方面給予了個人選擇自己性別的權利,另一方面也給社會帶來了一系列的法律問題。隨著社會經濟和醫療技術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精神需求也趨于多樣化,人對精神生活上的滿足提升到了更高的層次。在這種社會的背景下,“變性”的出現也不足以為怪。并且從目前來看,有迅速發展的趨勢。如何讓“變性”、法律、社會三者和諧地結合起來。既保證公民選擇自己的性別的這一基本權利,又保障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以達到個人與社會的雙嬴。這將是一個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參考書目:
《變性人手記 》凡一平著
《中國“變性人”現象》方剛著
《變性人自述》/ (英)莫里斯(Morris,J.)著 ; 郁 飛譯
舒鈺琳
西南民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