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濤 ]——(2005-10-15) / 已閱7302次
官員緣何熱衷于“豪華葬禮”
楊 濤
從4月16日開始操辦到4月19日早晨出殯,一場豪華葬禮在當地引起了巨大的轟動,無論是百余臺高檔轎車的蜂擁而至,一個個看上去很厚的“隨禮信封”,還是高高搭起的6座“舞臺”,賣力演出的5支樂隊,都讓親歷這場葬禮的人們知道了什么叫做奢華……“ 有啥不如有個好兒子!”對于段老漢的兒子——遼陽市農村金融體制改革辦公室主任段慶禮,村民們這樣評價著。(《遼沈晚報》4月21日)
人們常常說:“厚葬不如好養”,然而,一些官員、權貴和富翁們在父母、長輩生前并不關心,卻熱衷于在其死后大張旗鼓地舉行豪華葬禮。陜西省延川縣一名鎮黨委書記在他人承包的果園里強行為岳父修建豪華墳墓,該墳墓完全用紅磚壘成,有近3米高,四周鑲嵌有石雕麒麟,墳墓占地六七十平方米,周圍還栽植了一圈柏樹;北京市通州區張家灣鎮西定福莊村黨支部書記范某一家在進出該村的唯一一條道路上大擺筵席,為其父親操辦喪事,堵塞交通。如此事例,不勝枚舉,那么,這些官員們何以如此熱衷于豪華葬禮呢?
中國有句古話說:“無利不起早”,這話不僅針對大張旗鼓地舉行豪華葬禮的官員來形容很貼切,對于那些賣力來吊喪的人來說,一樣貼切。那么,官員們的“利”在那呢?
“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這“還鄉”的形式很多,但用豪華葬禮形式來“還鄉”卻是最有效的一種之一。豪華葬禮上人來人往,車來車去,鈔票打捆,觥籌交錯,鞭炮威震四方,擺出了威風、擺出了人氣、擺出了富貴,撐足了官員的面子,何樂而不為?
當官不僅要有權,還要美名,“孝”是中國傳統美德,官員那個不想爭個孝名。然而,官員平時為名為利,勾心斗角,四處應酬,那有時間回老家,給父母噓寒問暖,“哪怕幫媽媽刷刷筷子洗洗碗、哪怕給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挺多也就是給些錢,坐上幾分鐘,“孝心”如何體現?于是,聊以用這豪華葬禮來傳告四方,其實,官員們還是個大孝子,能讓父母在天堂上享福。
當官了,要想日進斗金,倒不是很難的事實,但是,總是要有個名目,那樣收起來才心安理得。更重要的是有個名目,比如生病住院、兒子結婚、父母葬禮等等這些好名目,那就可以說是“禮尚往來”、人之常情,洗去“受賄”之嫌,頂多是個違紀問題而已。所以,必須將葬禮搞得豪華些、隆重些,那就可以將信息傳出去,讓更多的人知道,更多的人來送禮。手下人來送,有求于你的人也來送,不亦樂乎。你看段慶禮父親的葬禮上,不斷穿插著主持人的聲音:“太子河聯社某某賞金5000萬”、“某集團賞金5000萬”(當地葬禮的習慣,主持人將賞金擴大10萬倍),禮金越來越多,熱鬧不已。
再有了,葬禮搞得豪華些,接受更多人的進貢,也是個檢驗隊伍的好時機。看看那個人來送禮,并且送得厚,走得勤,幫忙幫得到位,車子來得多,就可以看出那些人其實對自己忠心,是自己人“鐵桿”。如此一來,可以為以后選拔“人才”、拉幫結派打下基礎,真是一舉多得。
以上是官員們熱衷于豪華葬禮的原因,那么,那些在豪華葬禮穿梭不息、奔前走后,奉上重禮的某些人又是什么心態呢?
一是借機進行長期投資,放長線釣大魚。對于下屬來說,讓領導得利,就能更加記著自己,以后提拔重用,就能優先考慮;對于商人來說,預先投資了,以后在工程發包、物質采購等等方面就不能不得到關照,或者是以前官員就幫助過自己,送錢有行賄之嫌,如今借此機會“洗錢”,感恩圖報,但又不是直接的權錢交易。二是表明自己與領導是一條心,站好自己的位置。平時向領導獻忠心機會不多,領導的親屬葬禮上就是一個好的表現自己的平臺,有些人禮包得特別重,鞍前馬后一手操辦,更有些人傷心難受,如喪考妣,如此一來,領導印象更深了。
官員們的親屬的豪華葬禮,各色人等,紛紛登場,各有心計,為名為利,而“逝者長已矣”,這種豪華葬禮其實與死者無關,只是生者的舞臺而已。
只不過,這種豪華葬禮勞命傷財,擾民占地,更為重要的是在進行一種公開的腐敗,敗壞了黨風、政風,讓群眾議論紛紛,意思很大。因此,這種官員的親屬的豪華葬禮就是一封腐敗的公開舉報信,各地的紀檢監察機關要學學遼陽市紀委一樣將豪華葬禮當成黨風廉政建設中的一個反面案例,好好查一查,嚴肅處理。
:江西省贛州市人民檢察院 楊濤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個人博客:浩瀚法網 (http://tao1991.fyfz.cn) 歡迎光臨、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