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濤 ]——(2005-5-21) / 已閱6695次
中國和平崛起是春節在海外火熱的根源
楊濤
2月13日,農歷正月初五晚,160多名來自北京的演員在英國與倫敦市民共同慶祝了中國的傳統節日 春節。當天上午10時許,近5萬名倫敦市民早早趕到表演現場,將市中心的特拉法耳加廣場圍了個水泄不通。(《新京報》2月15日)
來自同日的《北京青年報》消息則稱,大年初一,紐約華人的迎新春活動達到了第一個高潮。50萬只鞭炮在曼哈頓下城唐人街上響起,數十個舞獅、舞龍隊以及6萬多市民和游客,將大街小巷變成了歡樂的海洋。而且從今年起,根據紐約州州長帕塔基去年簽署的一項法令,“中國農歷春節”成為了該州公共節日中唯一的亞裔節日。
這正應驗了一些學者所稱的:“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中國的傳統春節正是以它鞭炮、對聯、舞龍等等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的文化風情,正贏得越來越多的異國他鄉的人們所喜歡,從而大闊步地走向世界。因而,民族的節日也好,民族的飲食、服飾也罷,也許只有保持和發揚自己的獨特魅力,而不是亦步亦趨走在他人后面,才能得到他人的喜愛。
然而,中國的傳統春節有著悠久的歷史,具有吸引外國人眼球的獨特魅力,卻又為什么到了近些年才得以風糜世界?這當然與科技的日新月異、地球變得越來越小,世界人民交往的日益頻繁,人們對于不同文化具有更多的包容和欣賞的心態有關。但更包涵著深刻的政治、經濟和文化背景。
改革開放的二十多年以來,中國的經濟飛速發展,人民邁入小康生活,在國際的政治地位和威望也越來越高,初具大國風范,中國正逐步為世界所矚目。同時,在海外的華人不僅越來越多,更重要的是華人在所在國勤勞致富,并積極參政議政,獲得了應有的經濟實力和政治地位。大國魅力、華人風范,使得異國他鄉的人們從不理解甚至敵視中華文化,轉而接受和欣賞中華文化,甚至說不準那一天,將其當成一種生活方式。這正如西方國家在今天處于世界領先地位時,西方文化成為世界的主流文化,肯德雞、情人節等等正逐步成為了其他國家一些人們的生活習慣。當今大國的影響不僅在于政治和經濟上,由此而波及的文化更是深刻地改變著世界,而當一個國家成為某種文化的源泉時,它在國際上就更具有話語權威,相應地其政治地位更是提高和經濟更加騰飛。
因而,借著中國和平崛起的東風,將民族的文化推向世界,我們的政府部門、民間團體以及海外華人是大有作為。筆者注意到,此次在英國倫敦舉辦的共同慶祝了中國的傳統節日---春節的活動,是北京市旅游局和港中旅國際旅行社等一些政府部門和民間團體共同舉辦的,而在2004年春節,北京市旅游局在法國香榭麗舍大街也進行了類似的慶典表演。“中國農歷春節”成為紐約州公共節日中唯一的亞裔節日,同樣與華裔積極參政議政所分不開。
江西省贛州市人民檢察院 楊濤 華東政法學院法律碩士 郵編:341000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個人博客:浩瀚法網 (http://tao1991.fyfz.cn) 歡迎光臨、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