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賀胤應 ]——(2005-4-19) / 已閱39955次
4、突出專業性:是指這是一份法制類報刊,其間的各類報道、通訊、評論都是有法律專業性的或與法律專業有千絲萬縷聯系的,法律專業性是《中國法治導報》區別于其它綜合類、財經類報刊的顯著特征。
5、彰顯思想性:一份好的報刊必須得具有思想性,唯有這樣才能啟迪讀者思考,創造精神財富于社會。《中國法治導報》作為社會高學歷者的必讀報紙,必須得具有思想性,其思想性就在于《中國法治導報》將會契而不舍的為中國法治建設探索建設路徑,進而為中國法治建設盡一份力。
6、走向權威性:《中國治治導報》是由中國五所高等核心政法學院之一*******創辦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報刊,基本上屬于“教授辦報”,對于一些法學有爭議的問題,可以邀請法學教授、學者、知名律師發表國內最為權威的觀點,同時允許不同觀點發生碰撞,在爭論中產生法學之真理。
7、注重人文性:作為一份法制導報,要用法律的武器關注中國各個階層的法律生存狀況;以社會發展之需要,讀者必靈之需要,作為我們人文關懷的出發點。
四、關于報社所有制問題的策劃:
方案一:由學校獨立投資辦報,報社隸屬于學校,是學校下設的部門之一,學校對報社僅有宏觀指導權,而無行政干預權,實行獨立辦報,獨立核算,自負盈虧,具體操作可以參考《****》目前的運作方式。
方案二:建立股份制,由資信可靠,實力雄厚的企業投入資金,提供辦報資金保障,并因此控股20%—40%,由學校投股60%—80%,建立健全的法人制度,按市場化機制運作,這可以緩解學校的資金周轉之困難,但外觀形象不太好。
簡析兩種方案,應具體因事而宜,一個大的前提必須由******主辦,這是原則。
五、關于報社組織形式的簡單架構
1、社 長:總編室(下設科室如人力資源科、策劃科、行政科等);
2、編輯部:各欄目組,根據情況自由高效組合;
3、記者部:各主要城市記者站,初擬西安、北京、上海、武漢、 重慶、廣州;
4、廣告部:負責聯系廣告業務和發布報刊廣告;
5、印刷部:各主要省會城市印點,初擬西安、北京、上海、武漢、 重慶、廣州;
6、發行部:(即市場營銷部);
7、外聯部:負責報社對外的公關工作;
8、財務部:負責報社的財務工作。
六、投資概算:
(一)先期投資:
1、研討、論證、堪察費;
2、學習、交流、訪問費;
3、審批、注冊費;
4、其他費用。
(二)固定投資:
1、電腦設備;
2、辦公樓;
3、辦公設備(如桌,椅);
4、其它辦公所需之設備(如傳真機、印刷機、采訪車)。
(三)正常工作時的成本概算:
1、網絡成本(E-mail等的收發及網上傳送);
2、員工(編輯、記者、普工)的工資、福利、獎金、提成等;
3、作者的稿酬;
4、紙張及印刷費用;
5、信息費用(主要為獲取新聞線索而支付的費用等);
6、中間傳播費用(主要為營銷費用、宣傳費用);
7、稅費;
8、其它費用(如水、電等各項社會性支出)。
七、收益分析:
1、報刊銷售收入(爭取實現10萬份;30萬份;50萬份的五年遞進式發展);
2、企業廣告收入,由于我們的讀者群體為全國范圍內的知識讀者,因此,企業廣告主要針對大企業和知名企業;
3、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事業單位的各類廣告、通知、聲明刊登收入;
4 人民法院各類公告業務收入;
5、進一步擴大******在全國的影響力,進一步提高學院的知名度;
6、進一步使******成為中國法治建設的排頭兵,中國法科教育的核心基地;
7、若報刊發展順利,可以在2-3年后創辦******出版社,主要出版以法學為主,兼顧政、經、哲、文等諸多社會科學領域;
8、若報刊發展順利,可以在原法制新聞系的基礎上創辦新聞學院,使之發展狀大,并成為中國新聞人才培養基地;
總共3頁 [1] 2 [3]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