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濤 ]——(2004-9-19) / 已閱7901次
政府的錢袋咋就這么松?
楊濤
大批游客的到來,讓雅典人賺得盆滿缽滿,不過出乎他們意外的是,居然還迎來了大批來自中國財大氣粗的“特殊”客人。據《中國青年報》8月31日報道,一大批中國官員以奧運名義出國“考察”,某市已有二個考察團前往雅典,隨后還將有另外兩個由政府出資的考察團先后光臨。而有政府官員的考察團一般費用支出較高,有一個為期4天的團,據稱每人費用高達17萬元人民幣,令人咋舌。
如果確實為辦好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有必要讓少量相關部門的官員去雅典考察、學習。但是,如此不分城市、不分部門,大批的官員都遠赴千山萬水斥巨資考察奧運,那就是 “畫蛇添足”,純粹是浪費納稅人的錢,否則每個公民都有必要動用國庫的錢去考察奧運,去學習雅典市民是如何支持政府舉辦奧運會。事實上,這些官員大多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明里考察奧運、暗地是去游玩,假公濟私而已。有的考察團只是象征性看幾場比賽,其余時間在雅典和希臘其他地方游玩;有的考察團在雅典呆幾天,馬上又要去歐洲其他國家游玩。
政府官員以奧運名義出國“考察”的貓膩,老百姓一眼就能看穿,但為什么這么多政府官員還是那樣理直氣壯、堂而皇之接踵成行呢?恐怕問題的關鍵還在于一些地方政府的錢袋太松了,政府官員想要用錢時隨便找個借口就可以拿,如入無人之地。
按理說,政府不能營利機構,本身是沒有收入的,它的錢都是來自納稅人,政府的每一筆開支,都必須征得由納稅人選舉產生的機構――各級人大的同意后才能使用。但事實上一些地方人大對于政府的經費的開支的制約和監督軟弱無力,國庫控制在政府手中,政府并沒有就重大開支事先征得人大的同意,而只是每年在人大會上象征性向人大作預決算的報告,各種名義的不合理開支掩飾在冠免堂皇的合理經費預決算中并沒有得到深查與追究。
審計機關作為國庫的“看家狗”本應擔當起對國家財產看管的重任。然而,審計機關在現行體制下,本身就是政府下面的一個職能部門。像這種以奧運名義出國“考察”的事情大多得到當地書記、市長的首肯,地方審計機關就是想學李金華當好“看家狗”,也還是掂量一下自己的能量,胳膊能扭得過大腿嗎?
人民群眾、新聞媒體就是再義憤填膺,可是這種以名義出國“考察”的費用使用情況,一不上報、二不張榜,如果民眾問起政府也是裝聾作啞,民眾沒有知情權,就不能了解情況,不了解情況就沒有發言權。再說了,就是民眾知道了,并且這些“考察”是不合理,但是只要錢沒有落入官員個人口袋,一介百姓又能拿他們怎么樣?
但是一些對自己如此大方的地方政府,卻時不時相繼出臺一些維護地方、部門利益的決定命令,在與民爭利上不遺余力、毫不手軟;在救困濟貧上,異常吝嗇,不舍得掏分文。看來,“以民為本”、“執政為民”的理念要在一些政府官員頭腦中樹立還有漫長的一段路要走。
要使官員不能再以奧運等各種名目出國“考察”游山玩水,就必須讓人大切實把政府的錢袋管起來,給民眾以充足的知情權,加大制約與監督的力度,否則官員的“考察熱”根本就無法降溫。
通聯:江西省贛州市人民檢察院 楊濤 華東政法學院法律碩士 郵編:341000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