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杰 ]——(2013-10-14) / 已閱10479次
再思考梅因的《古代法》
林杰
英國法學家梅因的代表作《古代法》開拓了對古羅馬時期法學的研究。眾所周知,古羅馬的法學對當今世界的兩大法系——大陸法系、英美法系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而羅馬法學對私法的貢獻也是公認的。更有甚者,《拿破侖法典》草擬的時候,法國法學家們,包括拿破侖自己很大部分都借鑒了《法學階梯》。當然,梅因以他的博學還不時地比較了印度法。他甚至認為,印度之所以沒有像羅馬那么強盛,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法典不興。梅因把法學與一國之國運相聯系。羅馬帝國的強大得益于其法令之齊備。她擁有世界上最發達的法律。通過法律保障了羅馬文明對其他文明的強勢地位。
梅因從社會學視野剖析了人類法律的發展。法律也是人類文明的一個產物。特別是家族在古代社會中占據著特殊的地位。相較現代社會的個人主義,那么古代社會則是以家族為核心的小團體1。所謂權利、義務,是無法脫離對家族結構的理解。其中,家父權是家族中的政治權。家族長好比公務員,執掌整個家族。這些家族是構成古代社會的基石。在中國則是宗族制度,此制度對律法之發展有極大的影響。國家之興起,政法權力的取得,是從家族手中剝奪了政治權。在這個演化過程中,家父權受到了限制,對家族內個體的管轄權也隨之轉移。于是,個人權利得到了解放。這里所謂的權利,包括諸多領域,從人身自由、婚嫁、財產分配,再到子女繼承、對奴隸的處分等。
社會之發展,把法律從道德中分離出來,把宗教從法律中分離出來。“凱撒的歸凱撒,上帝的歸上帝。”神權逐步與世俗權力相區分。在這個分離的過程中充滿了斗爭和反復,人類的文明史也一部血腥史。那么在這些陣痛中現代文明分娩了。法律獲得了新生。私法的發達是把個人從各種枷鎖中解救出來。雖然,盧梭有言,“人生而自由卻無所不在枷鎖之中。”衡量一國文明之發達,私法是一個權重極大的指標。
自然法最偉大的職能是產生現代“國際法”。后者是羅馬法的后裔,就此一點而言,羅馬法的貢獻不僅于民法,也在于國際法。萬民法是國際法的雛形,雖然這是羅馬的統治者對統治下各民族往來而采用的政治制度之一。2自然法之“自然”有勻稱秩序之意。國際法中的原則就是依自然法的精神。當然,普世價值觀的宣揚,在多元化社會的今日,頗受挑戰。幾大文明體系的沖突在亨廷頓的《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有具體闡述。
從歷史的角度來審視法律的發展,有其演變的過程。《古代法》正是闡明法律是如何適應社會之發展。古往今來,法之變遷,是無法脫離社會現實。對社會現實真真切切之理解是立法之需求。在英美法系里,法官造法亦要基于社會之現實。再思考《古代法》,重新回顧在漫長的人類歷史長河中,法律是如何一步步地走過來,推動著文明的進程。這也使我們對未來立法之走向更加明朗。
【作者簡介】
林杰:福建福清人,澳大利亞悉尼科技大學(UTS)法學碩士,福建省福州市1895映畫傳媒有限公司總監。
【注釋】
[1]關于家族的分界點,有一個有趣的觀點,“一個婦女是家族的終點。”
[2]當時居住在羅馬的異邦人不能享受市民法之保護。隨著羅馬對外擴張,如何妥善安置大量的異邦人是一個重大的社會問題和政治問題。
【參考文獻】
{1}(英)梅因著,沈景一譯:《古代法》,商務印書館2011年版。
{2}(美)塞繆爾。亨廷頓著,周琪譯:《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新華出版社2010年版。
原載于北大法律信息網:http://article.pkulaw.cn/Article_Detail.asp?ArticleId=77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