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w-lib.com 2020-5-25 14:42:34 人民法院報
“雙方訂立合同進行刷流量交易,損害社會公共利益、違反公序良俗,應屬無效。”
“雙方通過虛假流量交易獲益,違背任何人不得因違法行為獲益的基本法理……因此,本院對雙方在合同履行過程中的獲利,另行制作決定書予以收繳。”
2019年5月23日下午,清脆的法槌聲在北京互聯網法院網絡法庭敲響,全國首例“暗刷流量”案一審當庭宣判,對長期以來隱于網絡暗室的虛假流量違法交易行為亮明了司法態度。
2017年9月,為提高游戲軟件點擊量,常某某與許某就“暗刷流量”交易達成一致意見。在常某某15天內刷出2794萬點擊量后,許某以流量摻假為由拒付費用,遂被常某某訴至北京互聯網法院。
“我下面有很多代理商,代理商下面又有層層代理,這些代理商可能是去付費購買用戶點擊,也可能是通過設置廣告位攢積分等形式吸引用戶點擊。在廣告位上,增加對方給我的js暗鏈代碼,點擊帶來的流量,可以增加到對方要求的統計渠道內。”原告常某某在庭審過程中揭開了“暗刷流量”行業的潛規則。
通過大量走訪調查甚至潛入灰黑產業微信群,合議庭法官充分了解了“暗刷流量”技術細節。在庭審中引入技術調查官,進一步闡明了“js暗刷”的含義,即通過搭其他網站或者APP便車的方式,來刷其自身游戲的訪問量,用戶點擊了卻并不知自己給別人貢獻了點擊量。
“我只是在中間賺差價,具體到這個交易,我已經把錢墊付給代理人了,至少被告要和我分擔損失。”原告常某某堅持認為自己是此次交易中利益受損的一方。被告許某則認為與原告常某某之間實質為居間服務關系,并非“暗刷流量”的受益方。對公眾利益的熟視無睹,使得違法交易雙方堂而皇之地對簿公堂。
北京互聯網法院經審理認為,網絡產品的真實流量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網絡產品的受歡迎程度甚至質量優劣情況,因此,流量成為網絡用戶選擇網絡產品的決定因素之一。
“虛假流量會扭曲網絡用戶的決策機制。涉案合同當事人通過作弊造假行為進行欺詐性點擊,違反商業道德底線,違背誠信原則。這一行為同時也侵害了社會公共利益。”
最終,法院認定涉案合同違反社會公共利益、違反公序良俗,應屬無效,駁回了原、被告全部訴訟請求,同時制作決定書對雙方當事人違法獲利予以收繳。
雙方當事人主動向法院繳納了非法所得。網友評價:“法槌落下,二人皆輸,誰是贏家——是我們每個網民”。媒體評價該案判決:“一字一句,皆為擔當。”
代表點評
全國人大代表、九三學社中央委員、九三學社中央法律委員會主任、北京信利律師事務所首席合伙人閻建國:
互聯網時代,“暗刷流量”侵害社會公共利益,侵害不特定市場競爭者的利益,侵害廣大不特定網絡用戶的利益,這種不正當競爭行為擾亂公平有序的網絡營商環境,必須加大力度予以根治,廣大網民的網絡行為也需要規則引導和價值引領。
北京互聯網法院在“暗刷流量”案中,深刻揭示了當前互聯網經濟下虛假流量的社會危害性,旗幟鮮明地向互聯網亂象說“不”,維護了互聯網公平競爭的環境,也維護了廣大網民的根本利益。同時,案件通過網上公開庭審,體現了互聯網司法便捷、公開、高效的特點,是一堂生動的法治公開課。該案展示了北京互聯網法院規范網絡行為、構建清朗網絡空間的司法水平與責任擔當,真正體現了“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的目標。
日期:2020-5-25 14:42:34 | 關閉 |
Copyright © 1999-2019 杭州法圖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浙ICP備10202533號-1
浙公網安備 33010502000828號